22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学术沙龙

来源:永利集团官网入口登录发布时间:2022-12-31作者:浏览次数:41

永利集团官网入口登录教育硕士研究生学术沙龙纪要

永利集团官网入口登录研学[2022]4期        20221102

会议地点:致远楼616(腾讯会议)

会议时间:20221102

参会人员:22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

参会导师:程云老师、苏振扬老师

召集人及记录人:朱兴敏、金凌云

会议内容:徐思萱、沈彩甜、刘肇薇、肖冰洁四名同学分享了近期所读的一篇论文的框架、内容与阅读心得,导师们针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并期望大家能够自己系统学习数据分析软件,阅读有关问卷设计的文献和书籍。朱兴敏同学带领22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全体同学,学习了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


各位同学的汇报如下:

徐思萱:《OMO教学的推进:以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为切入点突破在线教学困境——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

(一)摘要

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影响在线教学的有效实施,进而作用于学校线上线下融合(Online Merge OfflineOMO)教学。为明确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的发生机制,文章首先构建了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之后实施问卷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修正假设模型,得到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

关键词:在线学习;参与意愿;OMO 教学;技术接受模型;结构方程模型。

  1. 论文框架

  1. 研究背景

 后疫情时代,基础教育正在步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融共生”的新阶段,OMO 教学会成为未来学校教育的新“常态”。但我国绝大多数小学OMO教学并没有得到有效推进。

  1. 研究准备

  1. 理论基础:技术接受模型(TAM

  2. 假设模型的提出

  1. 研究过程

  1. 研究问题: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 研究对象:全国在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学的49所中小学里的826名学生。

  3.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建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依据分析结果,作者对假设模型M0进行了一个修正,得到了结构模型M1

  1. 研究结果

感知有用性是对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影响最大的内部因素。教学互动是对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外界条件和社会支持对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的影响较弱。建议是提高在线教学质量,强化价值认同。增强线上教学互动,保持在线教学的社会性。多方位完善在线教学,形成易用体验。适当利用社会压力,提高在线教学接受度。

  1. 阅读心得体会

学到了很多研究方法,如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用AMOS进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在研究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访谈法和观察法。同时,学到了如何编制调查问卷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对于论文研究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程云老师点评:选取的论文质量较高,论文的研究框架比较规范,值得大家学习。该研究将理论研究、数据分析以及实践应用整合在一起,里面涉及两个软件,一个是SPSS,另一个是AMOS。大家做问卷、做调查,收集到数据后却分析不出想要的结果,方法以及工具的应用,技术支持层面需要大家自己提高。另一个方面,问卷设计中包含着大学问,希望大家阅读一些有关问卷设计的文献和书籍,进行知识的积累。

苏振扬老师点评:选取的论文质量较高,讲解清晰,并针对汇报提出了“论文中的假设模型是如何提出的?”的疑问,与汇报者进行探讨。


沈彩甜:《在沉浸式虚拟现实环境中搭建脚手架学习英语:眼动追踪研究》

  1. 摘要

之前关于脚手架的沉浸式虚拟现实(IVR)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脚手架对概念的理解和信息处理的有效性方面。然而,关于IVR中计算机脚手架设计指南的研究却很少。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文就如何设计IVR环境下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脚手架提出了一些建议。此外,人们对VR在不同教育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从而制定了一些设计沉浸式虚拟现实(IVR)环境的指导方针,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操作化,采用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CTML)的原则来设计脚手架。

  1. 研究问题

1、在IVR环境下学习英语地点介词的学习任务中,四种类型的脚手架(即动态文本、现场指标、静态文本和图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什么影响?

2、在IVR学习环境中,视觉注意力如何随着脚手架的类型而变化?

3、如何为IVR学习环境设计有效的脚手架?

  1. 研究方法(准实验研究法)

  2. 研究过程

  1. 前测:评估学生对英语地点介词的先验知识。前测在干预前三周进行,以避免对后续干预产生影响。前测持续15 分钟。

  2. 第二阶段:学生在第一阶段学习一周后参加第二阶段学习。在这一环节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按自己的节奏使用该应用程序(分别为静态和动态),直到他们按随机顺序完成相同的十个位置介词。

  3. 后测:在第二阶段后进行,该测试由10个问题组成,评估学生对地点介词的知识,时长15分钟。

  1. 研究结果

采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受试者内方差分析(ANOVA) 对前测和后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静态和动态IVR学习环境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正向影响,但动态IVR学习环境的影响更大。动态IVR环境中的脚手架,即自然集成到IVR环境中的脚手架(TextInControlTextInWall)更吸引学生的关注。在设计IVR环境的脚手架时应考虑空间连续性原则使其更有效。

  1. 局限

研究样本小,结果可能会受到样本量的影响;很难推广到其他方面得研究。

程云老师点评:这篇文献也是典型的一个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把研究问题具体化,论文研究点选择的很细,思路清晰,大家以后在写小论文或者做一些选题时可以借鉴这篇论文的思路与套路。

苏振扬老师点评:这篇文献选择的也是实证研究,在讲解PPT的过程中提炼度不够,第一讲解速度较快,第二对内容的提炼不够简化,其中一点就是使用了大量的英文缩写,建议将英文缩写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让大家听明白,让大家听明白是分享的目的。


刘肇薇:《基于3D CAD的中学生空间能力提升:模型构建与课堂实践》

  1. 简介

  1. 关键词:空间能力;3D CAD;多模态;中学生;学科教育

  2. 研究方法:混合式研究法(以实验研究法为主)

  3. 研究主题:数学课堂中基于3D CAD的教学模型对学生空间能力的影响

  4. 理论基础: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多模态理论

  1. 引子

  1. 研究主题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2. 提出研究问题

  1. 基于多表征模态的空间能力提升模型

  1. 3D CAD支持的多种表征模态的空间能力提升模型(三维设计与制作项目)

  2. 课堂教学策略

  3. 支持多模态的教学环境

  1. 案例研究

  1.  实验:S市初级中学的七年级数学课

  2.  实验问题:基于3D CAD的教学干预是否能提升学生的空间能力?

  3.  实验假设:基于3D CAD的教学干预是能提升学生的空间能力;

  1. 研究结论

  2. 收获与思考

  1.  研究展望:是否可以开发新的面向空间能力提升的课程资源?

  2.  文献综述撰写思路

  3. XX能力提升模型的设计

  4.  实验研究法的设计与实施

  5.  反思

程云老师点评: 首先,这篇文献将数学与CAD软件结合起来,也是用实验研究法,但是相对于前两篇文献,这篇结果分析不是很明确,做实证研究,必须有数据分析,结论要有数据的支撑才能站住脚。第二,如果做类似的研究,最好依托于信息技术学科,才更具有说服力。

苏振扬老师点评:老师对汇报内容进行梳理,并提出“理论模型是如何提出的?”的疑问,与汇报者进行交流探讨。


肖冰洁:《多模态视域下智慧课堂协作学习投入度分析模型构建及应用》

  1. 行文结构

  2. 研究背景

  1.  客观背景

  2.  主观背景

  3.  提出问题:如何有效学生投入状态,为协作学习中教师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1. 理论基础及核心界定

  1.  理论基础:多模态学习分析理论

  2.  核心界定

  1. 模型构建

 智慧课堂协作学习投入度分析模型涵盖环境要素、教学活动、测评内容和测评方法这四大模块。(参考李新学者提出的多模态学习投入度测评方法和马志强学者提出的协作学习投入度分析路径)

  1.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研究方法——数据采集方式——数据编码及统计——数据分析

  1. 结论与思考

程云老师点评:首先,行为、情感、认知三个层面的学习分析,最好做的是行为,最不好做的是认知层面,大家可以关注这三个层面,每一块都是可以深入做出一些东西的。第二,提出了“多模态是从哪几方面获得的数据?”的问题,与汇报者进行沟通交流。

苏振扬老师点评:这位同学分享的很好。


程云老师进行会议总结:

  1.  今天整体来说,几位同学选择的文献质量不错,基本上都是包含了理论研究、模型构建、实际应用,这个过程中有实证的思路。建议同学们避免做纯理论的研究,可以做理论研究,之后一定要有案例设计,设计后去实践,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或给出相关的策略。

  2.  建议同学们在沙龙前,先阅读所要分享的文献,对内容进行初步了解,这样在听得过程中才能更加清晰。


朱兴敏:《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

22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全体同学深入学习了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其中包括二十大会议的主题、三个务必;从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是什么;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特色等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这些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都是党带领人民取得的成果,值得我们学习与牢记。